top of page
  • 張慕瑾

【「留下」店後談精華紀錄:《庭刊》總編輯陳珏明】

已更新:2月14日



日期:2023.7.16

嘉賓:陳珏明,前《蘋果日報》人物專題組首席記者,投身傳媒工作近 20 年,2023 年 1 月 1 日創辦《庭刊》,現任《庭刊》總編輯。


***

編按:在今天說「記錄時代」,首選法庭新聞。這也解釋了,為甚麼專職跟進法庭的公民媒體,會在媒體淡季,逆市「開張」。

但本心再熾熱,營運上還是要面對現實,例如人手、例如錢。運作逾半年的《庭刊》,近來低調告急 ─── 很多人都沒聽過。

苦惱資源,又想保持新聞的純粹,這個晚上,陳珏明分享的,是好記者,成為笨蛋「腦細」的故事。


***

關於創辦《庭刊》


「 其實你唔走入去個法庭裏面呢……你係唔會知裏面發生咩事」

「我相信都係可以喺呢個時空,幫助大家仍然係將嗰啲案件放在心內」

「我哋冇諗到好天花龍鳳,嘩我哋要追求公義,但我諗,我哋係希望一個制度,如果佢可以有改善得好啲嘅地方,藉住我哋嘅手,所作好微細嘅事……能夠有少少嘅光」

「讓我們先用行動為記,續以記者之軀,走進那個爭取公義之地採訪記錄,直視真實,寫出事實,因為 “Everything that’s true is beautiful“ 」


關於《庭刊》的小小成績表

「做咗大概八百四十幾篇嘅報道……超過一百四十萬字」

「譬如『47人案』啦,我哋其實寫咗大概一百九十篇嘅報道……每一日嘅審訊,我哋都有超過平均超過兩篇嘅報道」

「『立場案』開審咗我哋先至出現啦,咁但係我哋都寫咗超過一百篇嘅報道」

「我數得到嘅,我哋報道過嘅案件,如果根據案件編號去統計,大概係有超過三百四十宗嘅案件」


關於法庭新聞

「講到法庭仲係咪一個爭取公義嘅地方,我諗大家可能去到今時今日,一定有保留喺裏面」

「但係我哋冇辦法跳出一個現實,就係個法庭繼續運作,檢控繼續發生」

「案件真係需要繼續去被報道、被關注」


關於年輕同事們

「得三個全職嘅前線記者……因為唔同嘅緣故啦,做開嘅公司冇咗、做開嘅平台冇咗」

「我成日都好擔心佢哋嘅健康……九點已經去到 court,七點要起身,但佢明明十一點幾仲同我傾緊公事嘅嘢」

「佢哋好輕輕地講,如果做唔到唔緊要嘅……提早少少啲其實一個月,你話畀我哋聽就得㗎啦。

咁我每次聽到嘅時候,我覺得好難過嘅」

「我覺得,佢哋係好年青同埋好有心、好專業嘅記者,點解佢哋要豁達到咁呢,唔應該嘅」


關於財政狀況

「我哋(兩名總編輯)唔係出正常嘅人工……其實要喺另外嘅地方裏面呢,做 part time 去照顧我哋嘅生計」

「同事就喺公司畫咗一個bar chart……紅格代表住進入咗危急(狀態),黑格係代表應該做埋呢個月就要關門啦」

「而家係暫且都會過到十月嘅,十一月都可能會有機會過到咁囉」

「如果公眾,一個公共嘅空間認為我哋仲值得繼續存在,咁我哋就會繼續向前行」


關於實體紙本

「如果有人真係做咗呢個整合,你喺周末攞住一份報紙……可以有一個更快捷嘅途徑去精讀」

「大家應該唔記得咗,四個禮拜前嘅 「47人案」係審緊啲咩」

「畀大家可以用一個,更輕鬆、容易啲嘅方式去將資訊、新聞,能夠袋走、收藏佢……呢個係我哋,希望我哋未來有機會做到嘅一個角色嚟嘅」


***

文字紀錄|張慕瑾

攝影|張慕瑾

編輯|劉偉程

《留白》

Instagram| @subtext.byhans


1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