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也許,蘇格拉底過分着重一個人與自己的記憶之間的關係,忘了書寫生成之後,這些記憶就外化了,可以傳播,可以留傳。人永遠難以在當下好好地把一件事處理得妥貼透徹,有些事情總是到了後來才能辨清面容。將記憶製成文件,以書寫擷取世界,正是為了他日有重讀的憑據。

之如檔案庫,它的意義總是在未來才得以開放。解讀總是不合時宜的:此刻我們盲目地收集紀錄,就是為了終有一天,可以在這些堆疊的資源中理清頭緒,去追溯、辯明、重估、追究、撥正、追認往日之事。在暗晦的年代,我們更需要明白檔案之用,也更需要懂得檔案的收集與閱讀方式。

問題倒是,我們應該如何處理檔案,甚或自行籌組檔案庫?今期《Sample 樣本》以檔案為題,介紹本地的檔案管理及研究實踐,概述台灣對政治檔案的處理,分析檔案於不同領域下的應用方式,藉以貼近檔案工作者的視角。藝術計劃 PROJECT 與藝術家江耀榮設立的香港百物檔案館合作,簡述自設檔案庫的工序及注意事項,指出民眾同樣可以按自己的角度與需求,收集藏品,構築獨特的私人檔案庫。創作專題以「自製資料庫」為題,何儀、張欣怡、黃可偉、陳韻紅、黃安瀾及張晉銘分別蒐集、篩選經驗,從日常提煉庫存。在事物消逝以前,在一切水落石出之前,我們可以默默收集。

Sample Issue 25

庫存單位: 件
HK$40.00價格
  • 作者

  • 出版社

    一粒字文化公司
  • ISBN

    9772415438259
bottom of page